姜子牙的真实身份,甲骨文改写认知,难怪会得到周文王重用
原标题:姜子牙的真实身份,甲骨文改写认知,难怪会得到周文王重用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率军来到牧野,战前庄严誓师,宣读纣王四大罪状,其中一条是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,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”,大意是纣王不用王族兄弟,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,甲骨文也显示纣王重用多个“小臣”。
我们都知道,陈胜喊出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揭示了先秦时代一个残酷现实,即阶层严重固化,血统大于能力,出身大于努力。周武王认为纣王重用“小臣”罪大恶极,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极为荒唐,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。
让人费解的是,周文王任用姜子牙的问题上,却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悖。根据史书记载,虽然姜子牙祖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,但他这一支早已沦为平民,而到他出生时更是败落。按照当时“王侯将相皆有种”的现实,以及姜子牙的血统与身份,他一辈子只能是低级官员。然而,周文王第一次遇见姜子牙,一番交谈之后立即称他为“太公望”,尊为“太师”,从一个被妻子抛弃的平民老头转眼成为一国太师,古今历史上独一无二。
那么,周文王为何无视姜子牙的平民身份,难道真是因为周文王唯才是举,于是打破了当时的阶层固化枷锁而重用姜子牙?其实,关于姜子牙的真实身份,甲骨文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解释,史书可能编造了一个谎言。
姜子牙的基本身份:甲骨文“姜”字揭开谜团
相传姜姓历史悠久,炎帝生于姜水之畔故而姓姜,但甲骨文却显示,姜姓是商朝晚期才正式出现的,炎帝姓姜的说法,应该是后人的附会之作。
甲骨文中的姜字(下图),字形犹如头戴羊角的女人,即上羊下女结构,学者赵诚判断“像女子头上有羊角之形,指从羌族俘虏来的女俘”。
尤为重要的是,在甲骨文卜辞中,无论姜字还是羌字的用法,起初没有用作姓氏或族称,只是用于区分羌人性别,“姜”是女羌人,“羌”是男羌人,后来“羌”才演变为族称,“姜”演变为姓氏。
由此可见,大约在商朝晚期时,羌人开始使用姜姓,而姜子牙姓姜,自然也就是羌人。
羌人与周人的关系:周太王时双方已有联姻
了解了“姜”与羌人的关系,以及姜姓的来历,再回顾周太王的历史时,就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。
由于受到狄戎入侵,周太王(古公亶父)迁徙到了岐山周原,但落户周原之后不久,周人部落便逐渐强大,到季历时甚至“讨伐西落鬼戎,俘虏了十二个翟王”,成为西部第一诸侯。那么,一个逃难的部落,为何短短几十年就成为西部第一诸侯?其实,这与羌人支持有关。
甲骨文卜辞显示,商朝羌人活动范围很广,大致在如今的甘肃大部、陕西西部、山西西南部等,是商朝“四邦方”之一,著名族群有“北羌”、“马羌”等。可见,商朝羌人实力很强,活动范围很广,甚至已经接近商朝核心统治区,但并未形成统一政权。
周太王的妻子叫“太姜”,关于她的来历史书没有记载,但通过姜字与姜姓来源可知,太姜是羌人。也就是说,周太王与某一支羌人联姻了,在这些羌人的支持下,周部落才能迅速壮大。
太姜是羌人,姜子牙也是羌人,那么姜子牙投奔周文王或周文王重用姜子牙,无疑与他的羌人身份,以及之前的周羌联姻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姜子牙背后的势力:周文王需要拉拢的对象
如果姜子牙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羌人平民,周文王或因惜才而给予一个官职,但按照当时的惯例,估计不会授予“太师”这一要职。既然如此,周文王为何超级加倍式的重要姜子牙呢?这就与姜子牙背后的势力有关了。
根据史记记载,姜子牙是吕国公族后代,“从其封姓,又曰吕尚”。通过姜姓来源分析可知,吕国是一支羌人建立的国家。那么,吕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?甲骨文卜辞中有不少吕国的记载,揭开了吕国的面纱一角。
甲骨文卜辞:于吕,王乃田,亡灾。贞,吕不受其年,贞,吕.....受其年。丙辰卜,谷贞曰,吉方及口方敦吕。
透过卜辞可见,商王经常去吕国,还关心吕国“受不受年”,是不是风调雨顺,说明吕国一度深得殷商信任,商吕关系很好,因此吕国地理位置大概在商朝四境之内或边疆一带。而根据入侵吕国的“吉方”分析,吕国在山西西部或西南部,如今山西的吕梁山、吕城、吕乡应该是吕国留下的历史印记。
确定了吕国具体位置,就能明白吕国的重要性了,因为吕国是殷商的一道关键防线(见上图)。
周文王时期,周国打败或灭掉了商朝众多铁杆藩属国,最典型的是位于山西长治的黎国(耆国)。如果吕国不正式倒向周国,姬昌显然不敢对山西的商朝藩属动手。
更为重要的是,如果周国拿下山西,就可以随时威胁到殷商核心区域(见上图)。而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,拉拢吕国则是重中之重。
根据史书记载,纣王释放姬昌之后,大约是姜子牙投奔姬昌时,周国才攻打黎国,才开始针对山西商朝藩属动手。显而易见,姜子牙投奔周国、被授予太师一职的背后,则是吕国倒向了周国,所以之后姬昌才敢肆无忌惮地攻打位于山西一些商朝铁杆藩属国。反过来说,吕国倒向周国的总代表——姜子牙,他的身份无疑不可能是贫困潦倒的平民,而必然是能左右吕国政局的重要人物。
关于周人拉拢姜子牙,还有一条历史可以佐证。
周武王娶姜子牙女儿邑姜为妻,是一段很诡异的历史。周武王寿命接近60岁,但死时只有两个儿子,长子(周成王)还在襁褓之中,次子唐叔虞更小。然而,商周时男子13岁即可以结婚,比如周文王13岁时长子伯邑考出生,那么难道周武王40多岁时才娶妻生子?显然不可能,真实情况是周武王早已娶妻生子,但为了拉拢姜子牙才娶了邑姜,并将其立为正妃。
如果周武王早有妻儿子女,那么为何史无记载呢?这无疑是一件让人细思极恐的事情。或许,为了拉拢姜子牙及其背后的吕国,周人付出的代价超出了想象。
其实,史记中的“或曰,太公博闻,尝事纣”记载大致是正确的,即吕国本是商朝盟友,所以姜子牙起初在商朝为官,后来由于种种原因,姜子牙倒向了与羌人联姻的周国。由于姜子牙羌人与吕国重要人物的身份,熟知殷商内部情况,又才华横溢等,所以才被姬昌任命为太师。
说到底,周文王任命姜子牙为太师的背后,有着众多的利益关系与计算,这也符合古今雄主的用人逻辑,史书所说的凭借一番聊天就授予其太师一职,只是文人的幻想罢了。
看完文章,还可以用支付宝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领取一个支付宝红包,目前可领1-88元不等
除了扫码可以领取之外,大家还可以(复制 720087999 打开✔支付宝✔去搜索, h`o`n.g.包哪里来,动动手指就能领)。
看下图所示是好多参与这次活动领取红包的朋友: